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質檢總局發布了2013年全國製造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指數。根據對全國近32萬(wan) 家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企業(ye) 相關(guan) 數據的測算,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製造業(ye) (以下簡稱製造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指數為(wei) 83.14,比2012年小幅提高0.08,質量升級平穩推進。
從(cong) 三級指標看,標準與(yu) 技術水平、研發與(yu) 技改能力、核心技術能力、市場適應能力較上年提高了1.33、0.61、1.47、0.72,但質量管理水平、質量監督與(yu) 檢驗水平分別下降了2.62和1.52.
報告顯示,2013年質量競爭(zheng) 力主要呈現出3個(ge) 特點:一是中國製造遭遇轉型升級陣痛,質量競爭(zheng) 力增幅收窄。當前中國製造的傳(chuan) 統比較優(you) 勢已經明顯減弱,質量競爭(zheng) 力提升壓力增大。2009~2013年全國製造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指數增幅分別為(wei) 1.18%、0.52%、0.38%、0.22%、0.10%,呈現出增速放緩態勢。二是東(dong) 部質量高地繼續中國質量發展。從(cong) 區域分布看,2013年東(dong) 、中、西部地區製造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指數分別為(wei) 86.52、81.85和80.69,東(dong) 部地區質量競爭(zheng) 力整體(ti) 較強。東(dong) 部各省市連塊環島式分布形成了東(dong) 部質量高地,繼續中國質量發展。西部地區除重慶具備中等質量競爭(zheng) 力外,大多數省區仍處在欠競爭(zheng) 力發展階段,西藏、青海、新疆、雲(yun) 南、廣西、甘肅、寧夏質量競爭(zheng) 力指數均不足80分,連片形成質量窪地。三是三大類製造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呈階梯狀分布。2013年機械電子類製造業(ye) 、資源加工類製造業(ye) 和食品類製造業(ye) 3大製造行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指數分別為(wei) 88.70、80.86、78.25,由高到低呈階梯狀分布。
分行業(ye) 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為(wei) 90.97,進入較強競爭(zheng) 力發展階段。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醫藥製造業(ye) 等10個(ge) 行業(ye) 的質量競爭(zheng) 力在84分以上,處於(yu) 中等質量競爭(zheng) 力發展階段,具備一定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發展潛力。橡膠和塑料製品業(ye)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金屬製品業(ye) 等8個(ge) 行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指數位於(yu) 80~84分之間,處於(yu) 初等質量競爭(zheng) 力發展階段。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ye)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ye)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ye) 等9個(ge) 行業(ye) 質量競爭(zheng) 力指數不足80分,仍處於(yu) 欠競爭(zheng) 力階段。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尚處於(yu) 中等質量競爭(zheng) 力發展階段的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上半年企業(ye) 主營收入3758.8億(yi) 元,同比增長12.5%,比全行業(ye) 增長多3.9個(ge) 百分點;利潤總額284.8億(yi) 元,同比增長13.3%.2013年我國儀(yi) 器儀(yi) 表規模以上企業(ye) 主營收入為(wei) 7681.9億(yi) 元,同比增長14.6%.
總體(ti) 來看,盡管2013年全國製造業(ye) 質量發展態勢總體(ti) 狀況良好,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利於(yu) 質量升級的趨勢。首先製造業(ye) 研發投入比重偏低。我國規模以上製造業(ye) RD經費占主營業(ye) 務收入的比重僅(jin) 為(wei) 0.85%.上普遍認為(wei) 這一比例達到2.5%時,企業(ye) 方可維持生存,達到5%以上時企業(ye) 才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作為(wei) 先進生產(chan) 力的代表,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500強2012年的RD費用占營業(ye) 收入的平均比例也僅(jin) 達到1.87%.
其次,企業(ye) 創新能力不強,新產(chan) 品銷售比重不高。自2009年以來,多數中國製造新產(chan) 品銷售比重連續下降。從(cong) 發展方式上看,長期以來中國製造業(ye) 依靠技術引進和模仿製造,在大規模投資基礎上快速形成了龐大生產(chan) 能力,但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也產(chan) 生了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在湯姆森路透評選的創新企業(ye) 榜單中,2011~2013年我國企業(ye) 連續3年無一入選。
再次,中國製造的產(chan) 出效率較低。2012年中國製造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為(wei) 15.2萬(wan) 美元,相比於(yu) 美國37.0萬(wan) 美元、日本30.5萬(wan) 美元、德國30.4萬(wan) 美元的水平嚴(yan) 重落後。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看,具有高產(chan) 出、高附加值特性的高技術產(chan) 業(ye) 比重不足。2012年我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占製造業(ye) 的比重僅(jin) 為(wei) 12.7%,低於(yu) 韓國19.2%、美國15.0%、法國15.1%、英國14.1%的水平。低端產(chan) 業(ye) 比重高的產(chan) 業(ye) 結構限製了中國製造產(chan) 出效率水平。
報告顯示,在全國製造業(ye) 發展過程中,結構性差異較大。中西部地區水平偏低。2012年,在我國發明授權中,東(dong) 部地區占67.8%,中西部地區占比不到1/3.水平落後的內(nei) 蒙古、江西、新疆每億(yi) 元產(chan) 值擁有數與(yu) 發達的廣東(dong) 、北京相差十幾倍之多。部分資源密集型行業(ye) 和勞動密集型行業(ye) 水平也很落後。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ye) ,農(nong) 副食品加工業(ye)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ye) 每億(yi) 元產(chan) 值擁有的發明分別僅(jin) 為(wei) 0.04項、0.04項、0.05項,與(yu)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相差30餘(yu) 倍。另外,國內(nei) 維持時間普遍較短,在有效發明中,國內(nei) 維持時間10年以上的僅(jin) 有5.5%,而國外維持時間10年以上的達到26.1%.從(cong) 數量上來看,國外在華維持10年以上的有效發明數量達到10.5萬(wan) 件,是國內(nei) 數量的近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