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一、符合標準及適用範圍:
GEST-121A觸摸屏體(ti) 積電阻率測試儀(yi) *符合國家標準GB/T1410-2006、ASTM D257-99、GB/T 2439-2001、GB/T 10581-2006、GB/T 1692-2008、GB/T 10064-2006、GB/T 12703.4-2010、ASTM D257等標準要求。本儀(yi) 器配不同的測量電極(夾具)可以測量不同材料(固體(ti) 、粉體(ti) 或液體(ti) )的體(ti) 積電阻率和表麵電阻率或電導率。本儀(yi) 器除能測電阻外,還能直接測量微弱電流。
GEST-121A支持觸摸屏設置及顯示,支持微型打印機,同時支持USB與(yu) 電腦通訊,配備電腦軟件,實時顯示測量曲線,支持曆史數據存儲(chu) ,並支持同類材料實驗結果對比分析。
二、技術指標
1、電阻測量範圍: 0.01×104Ω ~1×1018Ω。
2、電流測量範圍: 2×10-4A~1×10-16A
3、顯 示 方 式:觸摸屏、電阻、電阻率、電流、電壓。
4、內(nei) 置測試電壓: 10V 、50V、100V、250V、500V、1000V(任意切換)
5、基本準確度:1%
6、使用環境: 溫度:0℃~40℃,相對濕度<80%
7、供電形式: AC 220V,50HZ,功耗約5W
8、儀(yi) 器尺寸: 360*350*170mm
9、質量: 主機約5KG
10、全自動測量、體(ti) 積小、重量輕、準確度高,電阻、電阻率雙顯示,性能好穩定、讀數方便
11、所有測試電壓(10V/50V/100/250/500/1000V) 測試時電阻結果直讀,免去老式高阻計在不同測試電壓下或不同量程時要乘以係數等使用不便的麻煩,使測量超高電阻就如用萬(wan) 用表測量普通電阻樣簡便。
三、配置:
主機 一台
屏蔽箱+電極 一套
測試線 五條
說明書(shu) +合格證+保修卡 各一份
GB1672液體(ti) 增塑劑體(ti) 積電阻率測定儀(yi) 相關(guan) 資料
1.主題內(nei) 容與(yu)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液體(ti) 增塑劑的體(ti) 積電阻率的測定方法
本標準適用於(yu) 測定液體(ti) 增塑劑的體(ti) 積電阻率,其他液體(ti) 助劑也可以參照本測定方法。
2.體(ti) 積電阻率的定義(yi) :
是在試樣體(ti) 積電流方向的直流電場強度與(yu) 該處電流密度之比,以Ω·m表示。
3.試樣:
3.1液體(ti) 增塑劑試樣每次用40mI左右。
1.2試樣應無氣泡及雜質缺陷。
1.3試樣應在溫度23±2℃、相對濕度60%~70%的條件下放置2 h 以上。
4.測試儀(yi) 器及電極:
4.1高阻計
高阻計測試時應滿足下列要求:
a.高阻計測量範圍應包括1 x 106 ~ 1 x 1012Ω。
b.值大於(yu) 1012Ω時,測量誤差小於(yu) ±20%,阻值等於(yu) 或小於(yu) 1012Ω時,測量誤差應小於(yu) ±10%。
c.零點漂移每小時不大於(yu) 全標尺的4%。
d.輸入接線的絕緣電阻應大於(yu) 儀(yi) 器輸入電阻的100倍。
e.測試電路應有良好屏蔽。
f.儀(yi) 器應定期進行校驗。
4.2電極
電極應由黃銅或不鏽鋼製成,高壓電極內(nei) 徑146mm,測量電極外徑120mm,護環寬度8mm,測量電極與(yu) 高壓電極的間隙為(wei) 2mm,電極工作麵粗糙為(wei) 1.6以下。電極的形狀和尺寸如圖1 所示。
圖1
1.接線頭;2-護環;3-撐塊;4-測量電極;
5-高壓電極;6、7-接線頭;8-撐塊;
5.實驗步驟:
5.1 將經處理後的試樣倒入高壓電極內(nei) ,使液麵剛好和測量表麵全部解除。
5.2 測試須在溫度23±2℃及相對濕度60%~70%環境中進行。
5.3 實驗時,對試樣所加的電壓為(wei) 100~500V的直流電壓。
5.4 將電極接入儀(yi) 器測量端,調整儀(yi) 器,按儀(yi) 器說明書(shu) 進行操作。加上試驗電壓1min,讀取電阻的指示值,同時須對試樣連續測定兩(liang) 次,取兩(liang) 次結果算術平均值。每次測定後試樣 及 地 極 要 放 電 1 min。
6.試驗結果:
式中:Pv--- 體(ti) 積電阻率,Ω·m;
Rv--- 體(ti) 積電阻,Ω;
S--- 平板測量電極的有效麵積,m2;
D--- 平板測量電極直徑,m;
G--- 測量電極與(yu) 保護電極間隙寬度,m ;
B--- 試樣厚度,m。
體(ti) 積電阻率的計算結果取兩(liang) 位有效數字。
7.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nei) 容:
a.試樣的型號、名稱、製造廠名稱和製造日期
b.試驗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
c.試驗儀(yi) 器和外施電壓。
d.測量數據及計算結果。
e.試驗日期、試驗人員及審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