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顆粒圖像處理儀(yi) 將是一種將現代電子技術與(yu) 光學顯微鏡相結合而成的一種粉體(ti) 顆粒物性檢測儀(yi) 器。用電子攝像機拍攝經顯微鏡放大的顆粒圖像。圖像信號輸入計算機後,計算機自動進行對顆粒進行形貌特征和粒度進行分析,給出測試報告。
顆粒圖像處理儀(yi) 的基本原理是:
光學顯微鏡先將待測的微小顆粒放大,並成像在CCD攝像機的光敏麵上;攝像機將光學圖像轉換成數字圖片信息,然後傳(chuan) 輸並存儲(chu) 在計算機係統裏。
計算機對接收到的數字化了的顯微圖像信息進行二值化處理,識別顆粒的輪廓。然後按照一定的等效模式,計算各個(ge) 顆粒的粒徑、圓度等物理參數。一般而言,一幅圖像(即圖像儀(yi) 的一個(ge) 視場)包含幾個(ge) 到上百個(ge) 不等的顆粒。
圖像儀(yi) 能自動計算視場內(nei) 所有的顆粒的粒徑,並統計,形成粒度報告、圓度報告等。當已經測到的顆粒數不夠多時,可以通過調整顯微鏡的載物台,換到下一個(ge) 視場,繼續測試並累計。
顆粒圖像分析儀(yi) 主要的核心技術之一是顆粒圖像的二值化處理
數字攝像機拍攝的顆粒圖像是由不同灰度的像素點陣構成的。為(wei) 獲得真實準確的顆粒輪廓圖像,需要對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將原始圖像轉化為(wei) 顆粒輪廓邊緣閉合且不改變大小的黑白圖像。
圖像的二值化處理就是將圖像上的點的灰度置為(wei) 0或255,也就是將整個(ge) 圖像呈現出明顯的黑白效果。即將256個(ge) 亮度等的灰度圖像通過適當的閾值選取而獲得仍然可以反映圖像整體(ti) 和局部特征的二值化圖像。
在數字圖像處理中,二值圖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實用的圖像處理中,以二值圖像處理實現而構成的係統是很多的,要進行二值圖像的處理與(yu) 分析,先要把灰度圖像二值化,得到二值化圖像,這樣子有利於(yu) 在對圖像做進一步處理時,圖像的集合性質隻與(yu) 像素值為(wei) 0或255的點的位置有關(guan) ,不再涉及像素的多值,使處理變得簡單,而且數據的處理和壓縮量小。
為(wei) 了得到理想的二值圖像,一般采用封閉、連通的邊界定義(yi) 不交疊的區域。所有灰度大於(yu) 或等於(yu) 閾值的像素被判定為(wei) 屬於(yu) 特定物體(ti) ,其灰度值為(wei) 255表示,否則這些像素點被排除在物體(ti) 區域以外,灰度值為(wei) 0,表示背景或者例外的物體(ti) 區域。
如果某特定物體(ti) 在內(nei) 部有均勻一致的灰度值,並且其處在一個(ge) 具有其他等灰度值的均勻背景下,使用閾值法就可以得到比較的分割效果。
如果物體(ti) 同背景的差別表現不在灰度值上(比如紋理不同),可以將這個(ge) 差別特征轉換為(wei) 灰度的差別,然後利用閾值選取技術來分割該圖像。動態調節閾值實現圖像的二值化可動態觀察其分割圖像的具體(ti) 結果。